上一页 高考忠告-选择独立学院要“五看”
下一页 决胜美术高考先过心理关
美术高考生可能出现的误区
不久前,曾听到了这么一件事:某地一考生连续六年痴心不改报考中央美术学院,但他在第六年的考试中,却连专业初试都未能通过。应该说,美术专业应试中类似该考生的不在少数,他们的求学精神虽可嘉,但因在应试上陷入了某种误区,所以难以进入高校深造。在此,我想结合这几年辅导考生报考美术院校的实践体会,试作些探讨说明。
误区之一:基本技法不扎实
基本技法的训练是以后专业训练的基础,在整个美术专业的复习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。考生必须踏踏实实地从排线条、拉直线等最基础的开始,一步步循序渐进,并辅之以透视、结构等方面的严格训练后,再去深入学习其它的。否则,如果一味地求快,而对基本技法没有足够的重视的话,便会如沙地建房似的,到头来只能是功亏一篑,前功尽弃。
可是,相当一些考生往往因急于追求画面效果,忽视了美术基础的把握,结果欲速不达。某考生学了六七年的画,但初试就被淘汰,原因就是在形体与结构这个基本技法上出了问题。这类考生往往只求画面“漂亮”,明暗效果强烈,而不肯花工夫认真掌握具体的形体结构、透视等基本技法。有的甚至连线条的排列都未掌握,就兴致勃勃地报考一些较高档次的院校,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几年前,我就曾遇到过这类考生。考生陈某天资聪明,但过于自负,不能很好地听取别人的意见。在他的概念里,只要把对象画像、画好看就得了,不肯花时间坐下来好好钻研基本功。确实,他的画面效果,用一般眼光来看很强烈、很“漂亮”,但却有致命的弱点——形体结构不准确。果然,头一年的专业考试中,一心想进入某高等美院的陈某在初试中就被淘汰了。显然这种结果决不是偶然的,痛定之余,从自负的迷雾中清醒过来的陈某对基本功进行了认真、踏实的钻研,终于在翌年的高考中如愿以偿。
误区之二:画面效果不统一
画面效果的调整统一(如画面主次、虚实的调整,色调的统一等),是绘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。这犹如文章的最后修改及润色一般,删去繁琐细节,突出主体,使作品趋于更完美。
然而,有些考生在训练中很容易忽略、甚至漠视这个环节,他们一心只想着把考卷的每个角落都画得很好,却忽视了重要的因素——画面的整体效果,以致画面显得“碎”、“花”。以素描人像而论,首先,我们要构好动态,打准外形;其次,我们要耐心而严谨地找准骨点、五官具体结构比例及大体的明暗度;然后,再由实至虚、由主至次,依次人为地处理好五官间的关系,强调深浅、实虚的对比及空间感的塑造;最后,一定要留部分时间来调整好画面的整体实虚,突出主体,弱化陪衬物。(一般实虚顺序,石膏人像为:鼻子——眼睛——下颌———颧骨及颞骨、头部、胸部等,人像为:眼睛——鼻子——头发——下颌——颧骨及颞骨、胸等。)
|